工作的生理時鐘

吃早餐時隨手翻了桌上的報紙,讀到王丹所寫的〈當度假成為人權〉[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apr/21/today-article4.htm ]  ,腦中突然浮現:「我有多久沒渡假了?」這樣與那篇文章幾乎沒有關聯的問題。雖然別人眼中的我根本天天在渡假,因為,我是個職業學生。

我猜想這個疑問可能若隱若現地放在領域內不少人的心中,當然應該也有部分人壓根兒沒這個問題。但這樣的疑問或者自覺,顯現出的似乎是這個領域的工作特質。 繼續閱讀

藝術史經典翻譯

最近收到台大經典譯注單位來的詢問信,請我提供藝術史經典名單,以供參考。我答應要想想。以下是我覺得很棒的著作,即使非藝術史家所寫,也與藝術史相關。請各位集思廣益,也幫忙想想吧。
1. George Kubler, The Shape of Time
2. Erwin Panofsky, Perspective as Symbolic Form
3. Michael Baxandall,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繼續閱讀

觀看的小力量

  入藝術史之門當生徒的時間快滿兩年,我感到這個環境的人們,看東西的方式很有特色。例如說,我的同學都很樂於在彼此碰面時,稱讚對方今天的裝扮。這有甚麼好特別的呢?初步而言,一個人今天外型很好看很漂亮,多半是由局部部件促成的,我的同學都會自然而然地指出最關鍵的那一個,甚至進一步分析哪邊的甚麼特徵,造成了賞心悅目的結果。想想過去我對別人的褒美,不外乎是現在看來相當籠統的既有形容詞,好比「很好看」、「很可愛」、「好正!」不過現在,好像也「耳濡目染」漸漸陳述得比較具體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