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工作室:「來自紅花坂」原畫展

宮崎吾朗,〈過去衍生未來〉:

此外,父親繪製的海報成了最後的關鍵。海報上少女的側臉,天真無邪得令人屏息。原來我早已遺忘了當初閱讀《來自紅花坂》的自己──那個帶著仰慕的心情欣賞著小海的自己。

我深切地體悟到,隨著長大成人、受到時代束縛,變得洋洋得意卻只是虛有其表的人,其實是自己。﹝轉引自杜甦勤等執行編輯,《吉卜力工作室:「來自紅花坂」原畫展》(台北:寬宏演藝股份有限公司,2011),頁14﹞

コクリコ坂から 海報(部分)        
圖片來源:杜甦勤等執行編輯,《吉卜力工作室:「來自紅花坂」原畫展》,頁3。

一月底時去看了「來自紅花坂(コクリコ坂から)」原畫展,展的是製作者宮崎駿團隊的作品。

作品品質當然沒話說,牆上貼著的幾段文字倒讓我很感動。我印象深刻的有監督宮崎吾朗及製作人鈴木敏夫的兩段文字,他們的話讓我感受到好的創作者,與時代及己身深刻的感受是無法割裂的。宮崎吾朗的文字被紀錄在簡介的小冊子上,鈴木敏夫的竟被捨去。

鈴木敏夫的那段寫了年輕時的感受,並提到日本歌手坂本九在他們年輕時的重要性,原來他的很多歌曲伴隨著年輕的他們成長,而這首「上を向いて歩こう(昂首向前行)」更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歌。鈴木敏夫在最後一段提到,當時他們並不喜歡歐美那種虛假的情歌,也不喜歡日本藝人的翻唱,而當坂本九的「上を向いて歩こう」蟬聯美國Billboard排行 100冠軍時,日本舉國歡騰,當時是1963年,也正是「來自紅花坂」這個故事的發生年代。

相較於原文所傳達的層次豐富,令人感動,我的轉述十分拙劣。會場中特別闢出一面牆寫著中譯的歌詞,也放著這首「上を向いて歩こう」。所以也想讓大家聽聽看。但讓我驚訝的是,過去我一直以為這是首英文歌曲,沒想到是日本人的創作,也因此可以感覺到他們的驕傲。感動也是在此。

 

坂本 九      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作詞:永六輔 作曲:中村八大

 上を向いて 歩こう
涙が こぼれないように
思い出す春の日 一人ぽっちの夜 

 上を向いて歩こう
にじんだ 星をかぞえて
思い出す夏の日 一人ぽっちの夜

 幸せは 雲の上に
幸せは 空の上に

 上を向いて 歩こう
涙が こぼれないように
泣きながら歩く 一人ぽっちの夜

 (口笛・・・・・・)

思い出す秋の日 一人ぽっちの夜

悲しみは 星のかげに
悲しみは 月のかげに

上を向いて 歩こう
涙が こぼれないように
泣きながら歩く 一人ぽっちの夜

 一人ぽっちの夜
一人ぽっちの夜

 <object width="420″ height="315″><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Wp0YIr6j7Lc?version=3&amp;hl=zh_TW&amp;rel=0″></param><param name="allowFullScreen" value="true"></param><param name="allowscriptaccess" value="always"></param>

</object>

現場中,畫家們的作品其實是用很傳統的水彩畫法完成。手稿主要為英國透明水彩風格,作品本身則多以濃彩處理。不確定是廣告顏料或壓克力顏料,但厚塗的手法很像油畫,可以一再疊畫上去。畫面上每個細節都處理得極為細膩、乾淨,比方下面這個社窩,畫面雖大約只有20×15公分,東西多到不行,但每樣都處理到了。而由暗處往光亮處來畫的畫面本身即很難處理,但暗面中的層次卻相當豐富,將空間感及窗外豔陽高照、射入室內轉換成不同的光線感,表達得十分迷人。

 

從門口看進去的社窩。窗邊是文藝部,門口附近則是考古社的空間。
圖片來源:林子傑、張文俊等翻譯,陳香琳等執行編輯,《THE ART OF From Up On Poppy Hill  來自紅花坂》(台北:臺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2011),頁123。

 

說到這裡,一定要來看看畫家們的夜景。從畫面旁走過去,真的感覺到燈籠裡的燈亮了,夜晚即將降臨的氣氛讓人好興奮!

 

順利與德丸理事長見面的三人,行經新橋的繁華街。理事長答應他們會去拉丁區觀摩。     [背景]
圖片來源:林子傑、張文俊等翻譯,陳香琳等執行編輯,《THE ART OF From Up On Poppy Hill  來自紅花坂》(台北:臺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2011),頁183。

 

可惜看了這個展覽才驚覺電影已經下檔,由於看過原畫,實在很想知道放映出來的效果為何?且我相信這是電視所無法呈現的。

整體而言,宮崎駿團隊的作品雖然使用所謂的「西洋畫法」,事實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這樣的講法未免不甚恰當,但我覺得從他們考慮使用1963年的題材,到日本在西化影響之下的改變,我還是想強調這是一種來自「域外」的技巧。這種技巧在日本長時以來,顯然被轉換成具有非常日本化的氣質。比方,那種色彩的純淨感與豐富感。因此在這些動畫師手上,實在不能再說水彩是種外來技術。

反觀臺灣的動畫界,當然不能以偏蓋全,然而確實有不少作品──尤其在國際場合,是以「水墨」來表彰某種特殊的地域出身與特色。往好處來看,這也是經過臺灣動畫家反省過的一種表現,但對比於宮崎駿團隊的作品,卻似乎缺了那麼些動人的感受。

by viz1999

發表留言